科普知识

  • 脾主肌肉、四肢的道理及开窍于口、其华在唇

    脾主肌肉,是因为肌肉的营养是要依靠水谷精微的供给,而水备精微的来源,主要是靠脾胃的受纳、消化、输布等正常活动,才能起到营养肌肉的作用。营养充足则肌肉丰满壮实,这就是脾主肌肉曲道理。同样,只有肌肉丰满壮实,四肢才能轻劲灵活有力。如果脾失健运,清阳不升,营养物质缺乏,肌肉失养,就会形成肌肉痿软,四肢倦怠无力,脾不能为胃行其津液,四肢肌肉得不到濡养,也会形成四肢不用的病变。正如《素问·太阴阳明论》指出的那样:“…今脾病不能为胃行其津液,四肢不得禀水谷气,气日以衰,脉道不利,筋骨肌肉皆无气以生,敞不用焉。”从临床来看,眼科的五轮学说把眼睑定为“肉轮”,肉轮属于脾。金元四大家之一的李东垣认为“眼睑属脾胃,司眼的开合,脾气虚弱以致眼睑下垂不举”,主张以补中益气汤治疗。近代有人用补脾升举法,治疗眼睑下垂收到较好效果。也有人以培补脾肾法为主,治疗重症肌无力亦取得一定疗效。以上说明脾主肌肉、主四胜的理论对临床治疗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。脾开窍于口,其华在唇,是说明人体的饮食、口味与脾的运化功能有密切的关系。脾气健运的时候则饮食旺盛,口味正常,口唇红润而有光泽;如果脾失健运,饮食有了改变时,口味也往往出现异常,如不欲饮食,口淡乏味,湿邪困脾时,则口腻、口甜。若脾气不足,特别是慢性消化不良的病人,则每见口唇苍白不泽,脾热唇多生疮,脾燥唇多干裂。口味和口唇的不同表现,对于脾病的诊断是有一定帮助的。

  • “脾胃为后天之本”之间的关系表现

    胃主受纳,脾主运化,二者分工合作以共同完成后天营养的供给。伙食入口,通过食道,容纳于胃,经过胃的腐熟与消化,然后再经脾的运化,其中精微部分输布于全身各个组织器官,以供给机体的需要。所以说饮食水谷是人出生之后(后天)所需的营养物质来源,也是生成气血的物质基础,故古人有“脾为气血生化之源”的说法。人体后天营养的充足与否,主要取决于脾胃的共同作用,所以称“脾胃为后天之本”。脾和胃的关系十分密切,表现在:1、在经络的循行上,相互络属,足太阴经脉属脾络胃;足阳明经脉属胃络脾。2、在功能上,胃主受纳腐熟,脾主运化输布,胃气宜降,饮食才能向下传导,脾气宜升,水谷精微才能升散输布。胃与脾,一纳一运,一升一降,相互配合,才能完成消化、吸收、输送营养的任务。3、在性能上,脾胃同属土,居中焦,胃为腑届阳,为阳土,脾为脏属阴,为阴土,胃的特性喜润而恶燥,脾的特性喜燥而恶湿。两者相辅相成,燥湿相济,保持饮食的正常消化。4、在病理上,脾胃有病也常相互影响,如脾不运化,则胃不能纳,胃不能腐熟水谷,则脾不能运化。脾虚湿聚,困遏胃阳,则产生中满腹胀、胃不思纳等症;胃实燥热,则消灼脾的阴液,则产生睥滓不能上承,而出现口干唇燥的感觉。另外呕吐,一般是由于胃气不降雨上逆所引起;泄泻则多为脾虚不升而下陷所致,这些都是由于脾胃升降失调所造成。

  • 肝主疏泄包括哪些内容

    疏泄,即疏通宣泄的意思。肝主疏泄是指肝气具有疏展、升发的生理功能,故称“肝喜条达”。肝气的正常疏泄,是气机调畅,升降正常的重要条件,由此人体脏腑的功能才能正常协调。气机不词,升降失常,即称为“气机失调”。肝主疏泄的功能主要体现在:1、分泌胆汁帮助消化。胆汁又叫“精汁”,是受肝之余气而生成。胆汁的分泌与排泄,受肝疏泄功能的影响,而分泌的胆汁,又有助于饮食物的消化。2、调畅气机。气机泛指气的运动,它也可以说是对人体脏腑功能活动基本形式的概括。肝气的疏泄能协助脾胃之气升降,以保持脾胃正常的消化吸收功能。如肝失疏泄,影响脾胃的消化功能,从而出现消化不良的病变。临床上常见的肝气郁结患者,除了出现胸胁胀满、急躁易怒等肝气郁结的症状外,常兼有胃气不降的嗳气和脾气不升的腹泄,前者叫肝气犯胃,后者称肝脾不和。3、调节情志。人的情志活动,是人的大脑对客观事物的反映。祖国医学认为这种反映是属心神活动的范畴,但与肝气的疏泄功能也有密切关系。因肝通过对血液、气机等方面的调节,气血才能和平,心情舒畅,如果肝气失其疏泄之职,气机不调,就可引起情志的“抑郁”和“亢奋”两力面的病理变化。如肝气抑郁,则表现胸胁胀满,郁郁不乐、多疑善虑,甚则沉闷欲哭。妇女月经不调等症,肝气亢奋,则可表现急躁易怒、失眠多梦、头晕目眩、耳聋耳鸡等症。此外,有的认为肝主疏泄,还有疏利三焦,通调水道的功能。肝虽然并不能直接疏通水道,但三焦总司人体气化,为水液代谢的通道,而肝能疏畅气机,通利三焦,故与通调水道有着内在联系的。临床上,如肝郁血瘀日久的患者,由于阻碍水液的通利,以致出现水肿,腹水等症。

  • 怎样理解脾统血和肝藏血?

    “统”是统摄、控制的意思。脾统血是说脾具有统摄、控制血液在经脉中运行而不溢出于脉外的功能。脾既是生化之源,又有统摄血液的作用,这种统摄功能,主要是通过“气摄”和“脾升”的功能来实现的。脾气健旺,上升正常(脾升),则血液受脾气控制而能正常运行于脉道之内不致外溢。如果脾气虚弱,失去统摄作用,气不摄血,则血离脉道,而出现各种出血症,如长期便血、崩屚等。临床上对于“脾不统血”的出血症,常采用“补脾摄血法”而收效,所以有“治血先治脾”的理论。肝藏血是指肝脏具有贮藏血液和调节血量的功能。肝藏血并不是单纯贮存的意思。因为人体内各部分血液常随着不同的生理情况而改变血流量,所以肝是根据机体动和静对血液的需要情况,通过对血流量的调节而达到藏血的。这就是说,当人体在体息和睡眠时,机体的血液需要量减少,多余的血液藏于肝,当劳动和工作时,机体的血液需要量增加,肝脏就排出储藏的血液,以供给机体活动的需要。古人所说的“肝藏血,心行之,人动则血运于诸经,人静则血归于肝脏”,就是这个道理。如果肝脏的藏血功能失常,就会引起血液方面的病变。例如,肝血不足,则可见两目昏花、筋肉拘挛、屈伸不利以及妇女月经量少,甚则闭经等症,若肝气横逆,又可出现吐血、衄血及妇女血崩等病变。

  • 从舌头看健康 老中医看病为啥要先看舌头

    任何疾病都有一定的表现,而通过舌头能够帮助我们更好的发现身体是否健康,那么如何从舌头看健康呢?今天就让中研堂带大家一起来看一看舌诊的方法,看一看舌头异变表示什么,希望能够帮助大家更清楚的了解自己的身体哦。从舌头看健康从舌头看健康是一件十分方便的事情,如果你的舌头出现了下面这些情况,那就表示身体存在一定的问题。舌苔有刺是指舌上有很多红刺群凸出舌面,好像草霉的果实一样。点刺出现于舌尖或舌边,表示热盛,可见于各种发热感染性疾病或大面积烧伤病人;点刺出现于舌中,多为热毒更盛或热入血分,容易发生休克、神志昏迷。舌苔过白白苔可出现于体内有水湿停留或痰饮的病人,临床上常见某些胸水、腹水、慢性肾炎及哮喘、慢性支气管炎、支气管扩张等患者,体内有湿浊或痰饮停积,使舌苔出现厚白或白腻苔。从现代医学角度看,可能是口腔的唾液分泌较多,以及气管内痰液分泌增多,浸软了舌头的角化细胞或角化不全细胞,使细胞肿胀而不易脱落.加上舌组织水肿和淋巴回流障碍,舌面上老的角化细胞不脱而新的角化细胞又增加堆积,所以舌质肿胖,舌苔白厚而腻。舌苔发黄舌头发黄同样是身体不健康的表现,那么舌头发黄表示身体出现了哪些问题呢?一般多见于热性疾病的过程中,表明邪正相争十分激烈,病已入里,邪已化热。舌苔黄腻,是湿热的表现,主症在肝和脾。你还容易口渴,也显示是肝脏的问题,说明你肝火旺,容易急躁发脾气。肝有病患,可影响脾胃的升降和胆汁的排泄,口臭就是因为脾胃不调,胃火旺,消化不良引起的;口苦就是因为胆汁排泄紊乱。另外肝开窍于目,肝脏出现疾病通常会引起两目干涩、视力减退。可以吃点滋阴健脾养肝的药,调理脾胃和肝。舌苔发黑舌苔发黑那可要当心了,因为这是一种十分危险的情况。主要是舌丝状乳头增殖变黑所致。有棕黑、灰黑、焦黑直到漆黑等深浅不同。中医认为病人出现此苔,一定病期较长,病性比较复杂严重。中医认为舌苔发黑是热极化火所致。还有些肠胃有毛病的人,容易生寒湿,舌苔会变得厚腻,开始是白色,逐渐变成黄色或黑色。临床发现,有一些慢性疾病,例如尿毒症、恶性肿瘤等,在病情恶化时,也会出现黑苔,这是病情危重的征象,应及时到医院找医生诊治。舌面无苔即舌面无苔,像镜子一样光滑。轻者营养不良,或体内缺乏铁或维生素B2;重者则表示体内津液亏乏,病情深重。如果病久者的镜面舌兼绛色,还要防止出现败血症。如果是老年人的舌头像镜子那样光滑,舌底面两根静脉增粗延长,表示有肺心病。

  • 中西医药的主要差别

    中药应向世界铺轨中医药学与西医药学应该是平起平坐、相互补充而又不能相互取代的两大医疗保健体系。二者理论与实践完全不同,不能相互作为证伪的标准,更不能拿西医药当作中医药的“历史审判庭”。国家科技部信息中心研究员贾谦说,中西医药的主要差别是:看问题角度不同中医药学从宏观角度看问题,将人看作一个有机的整体,机体的各部分相互影响。中医药有宏观准确性,缺少微观精确性;而西医药学则从微观看问题,采用分析法,不把人当成人,而视为各零件的组合,有微观精确性,却无宏观准确性。认识论告诉我们,宏观可以统帅、包括微观;微观只能说明和解释宏观,而不能统帅和包括宏观。因此中医药可以同化西医药,西医药不可能同化中医药。也可以说,中医药博大精深,再有200年,西医药也赶不上、也理解不了中医药。在这一点上,我们要有民族自信心。中医药可以同化西医药,西医药不可能同化中医药依靠对象不同西医给人找病,中医给人找健康。西医以药为依靠对象,用药对抗疾病,如用药消炎灭菌。中医则是依靠病人的自我康复能力,虽然有时也用药直接对抗一些疾病,但用药主要是借以调动人这一复杂、开放的巨系统的自我组织能力而已。西医以药为依靠对象,用药对抗疾病毒副作用问题西药是纯而又纯的单体,结构清楚,作用靶点单一。有人提出,中药是多靶点作用,其实是不合适的:中药用于调整而非对抗。西药由于作用单一,局部对抗,毒副作用很大,历史上多次重大药害事故说明了这一点,近年淘汰的PPA又是一例。西药之毒副作用是其不可克服的一大弱点:食至精则有害,药至精则有毒。只要辨证论治,配伍得当,中药几乎没有什么副作用;中医认为是药三分毒,讲究“中病即止”,“效必更方”,从不主张长期大量用药,几千年来,没有哪种中药因毒副作用被淘汰。

  • 子宫癌的早期症状

    临床调查显示,大部分子宫癌患者都是在病情发展到中晚期后才被确诊。因此,了解子宫癌早期症状对于它的预防和及时治疗有着积极的意义。【症状盘点】子宫癌早期常见临床症状1、阴道出血:性生活出血,不规则阴道出血,出血可于任何时间出现,行激素治疗者除外。如果行激素替代治疗的绝经后妇女出现阴道出血,类似于月经,则预示着子宫癌的可能。因此,若有阴道出血情况,应及早到医院诊治。2、阴道分沁物增多:白色稀薄,水样、米泔样或血性,有腥臭味。当癌组织破溃感染时,分泌物可为脓性,伴恶臭。3、疼痛:由于癌肿及其出血与排液的瘀积,刺激子宫不规则收缩而引起阵发性疼痛,约占10~46%。如癌组织穿透浆膜或侵蚀宫旁结缔组织、膀胱、直或压迫其他组织也可引起疼痛,往往呈顽固性和进行性加重;且多从腰骶部、下腹向大腿及膝放射。4、其他症状:体重下降,虚弱,下腹、背部及腿部疼痛。或者出现贫血、消瘦、发热、恶液质等全身衰竭表现。【患者疑问】如何尽早发现子宫癌若出现月经紊乱、长期月经稀发或不规则阴道流血等情况,要及时去医院就诊。如B超发现子宫内膜增厚、内膜回声欠均或宫腔占位,应尽早行诊断性刮宫术或宫腔镜检查,以便早期诊断内膜癌并合理治疗。【治疗困惑】确诊为子宫癌该怎么办得了子宫癌也不必过于担心,应该庆幸自己及早发现,因为早期子宫癌治疗几率很高,早期治疗平均5年的治疗几率有60%~85%,可以说,只要得到有效恰当的治疗,早期子宫癌可以被战胜。所以,肿瘤一定要早发现,随着肿瘤的增大、转移,治疗几率越来越低。中医辅助——强身固体 增效抗癌通过中医调理,可有效改善患者的身体状况,提高患者的免疫力;同时中医药对癌细胞有很强的抑制效果,阻止了癌细胞转移扩散。中医治疗模式的应用,为子宫癌晚期患者提供了一种新的治疗方式和生存希望,其在子宫瘤治疗领域得到了医生和患者的一致好评,逐渐成为临床上治疗子宫癌的主要发展方向。温馨提示:女性朋友如果出现上述子宫癌的疑似症状一定要引起警惕,早诊断早治疗是治愈的关键。若您还有其他任何疑问,可拨打中研堂健康咨询热线:0531-87947018,进行咨询。

  • 卵巢囊肿是怎么引起的?

    解读:卵巢囊肿是怎么引起的?1、功能性囊肿:这是我们日常生活中最常见的一种囊肿。通常出现在排卵周期的育龄妇女,液体异常聚集在滤泡内或者是在黄体内,从而导致滤泡囊肿或者是黄体囊肿的形成。2、出血性囊肿:滤泡囊肿和黄体囊肿生长的过于迅速,导致卵巢的组织牵扯而出现裂开流血的现象。如此多的血液由于没有出口出去而在卵巢内部聚集。形成血性囊肿。3、浆液性/黏液性上皮囊肿:可以分泌浆液以及黏液细胞,这在排卵之后是被包裹在卵巢内部的,分泌液体的不断堆积形成了囊肿。4、巧克力囊肿:主要指的是子宫内膜异位症长在卵巢内,卵巢内出现大量的黏稠咖啡色如同巧克力状的液体。5、畸胎瘤:主要是位于胚胎时期的细胞分化上出现了异常,经过了很长一段时间才恢复。它会在女性的卵巢内生成毛发、牙齿以及油脂类的聚集。警惕:卵巢囊肿过大会影响生育1、排卵受影响:作为女性身体一个重要的生殖器官,卵巢具有产生卵和类固醇激素的功能。一旦卵巢出现了异常,长了囊肿或者囊肿生长过快、过大,就会影响卵巢的血液供给、血液循环和排卵。一旦排卵受影响,女性出现不孕的几率就会增高。2、扭转、破裂引致卵巢坏死:若卵巢囊肿出现急慢性扭转和破裂,甚至发生恶变,就会引起卵巢的坏死,继而出现卵巢功能障碍,也会导致卵巢不排卵、影响女性生育、伤害女性身体健康状况。注意:由于囊肿破裂、恶变造成的严重后果,患有卵巢囊肿的女性即使囊肿比较小,暂未需要手术切除,也要定期复查,观察囊肿的发展和改变。一旦出现腹部疼痛难忍、抽搐,行房时疼痛,白带增多且色黄、有异味,月经失调等症状,要及时到正规医院治疗。小心:重视卵巢囊肿,谨防恶变!卵巢囊肿是卵巢肿瘤的一种,临床多见良性,但仍有部分患者存在恶性可能,严重的话将直接威胁到患者生命安全。因此,对于卵巢囊肿患者而言,较正确的选择应该是及时明确病情,做针对性处理。一旦发现卵巢囊肿该如何处理?对于直径<5厘米,怀疑为生理性囊肿可以观察3个月,肿瘤缩小或消失则无需过多关注;若半年囊肿不消失,可采用中医治疗消除。而对于直径>5厘米,有继续长大趋势患者,也可用手术介入治疗。

  • 过敏性鼻炎是怎么引起的?

    1、气候季节变化在国外患有花粉过敏症的患者很多,而国内较常发生在秋冬季,而这是属于季节性的过敏;亦有一种常年性的过敏,换句话说此种过敏皆是一年三百六十五天发作,无所谓季节分别的,特别是南宁天气变换无穷,更需要注意。2、遗传和体质根据统计双亲皆有过敏时罹患率高达75%,而只有单亲有时罹患率亦可高达50%,因此遗传占有相当重要的因素。3、环境的改变花粉的飘扬、灰尘、气温湿度的高低、是否有特殊物性化性的气味等皆有可能诱发过敏。4、带有过敏原之食物像蛋类、牛奶、酒、辣椒、白菜、海鲜类等,甚至连冰品也有可能。5、感染有时本来好好的,结果因一次上呼吸道感染,可能是病毒或细菌作怪,刺激组织细胞,产生了过敏反应。6、内分泌的改变例如有些女人在怀孕后才发作,月经来时或停经会使过敏变得厉害,这都可能是内分泌改变所造成的结果。7、心理因素有些特殊心理因素对特殊个体会产生过敏现象、过敏反应。以上就是对过敏性鼻炎是怎么引起的相关介绍,中研堂提示您,对于过敏性鼻炎主要是需要我们做好生活中的预防,多多注意生活细节,为我们自身的健康多做一重保障,如出现了症状表现,应引起重视,及时的到正规医院进行治疗。